甘井子區工商聯:努力構建區級工商聯工作新格局
日前,全國工商聯組織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高云龍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總結縣級工商聯建設成績,交流工作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研究部署加強縣級工商聯建設任務。會議由全國工商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樊友山主持。
大連市甘井子區工商聯主席范業民參加視頻會議,作了推進縣級工商聯建設創新亮點工作的經驗交流發言。
適應新形勢 聚焦新發展 力求新突破
努力構建區級工商聯工作新格局
甘井子區工商聯主席范業民
近年來,甘井子區工商聯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圍繞著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緊扣“兩個健康”主題,爭取黨委、政府支持,聚焦改革創新、提升服務能力,持續營造“兩個健康”的強大聲勢,力求工商聯工作提質增效。
一、適應新形勢,全力構建工作新格局
(一)在加強工作領導上下功夫,不斷加強黨對民營經濟工作的領導。一是區委區政府“做主導”,相關部門“齊力幫”,以區委書記為組長的民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專題研究民營經濟工作、建立了直達區委政府的《工商聯專報》制度。制定出臺了《甘井子區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意見》責任分工方案》,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分工、工作舉措,強化工作落實落地。二是暢通渠道“點對點”,提高效率“面對面”。進一步完善區級領導聯系服務民營企業制度,出臺《甘井子區委區政府領導與民營經濟代表人士聯系交友安排意見》,將全區優秀民營企業家代表納入交友范圍,14位區級領導、152名區直黨政領導與213名民營經濟代表人士開展交友活動,暢通“直接面對面渠道”。
(二)在配強隊伍上花力氣,建設高素質民營經濟代表人士隊伍。區委高度重視工商聯班子建設,在全區范圍內選拔懂經濟優秀黨外干部擔任主席,區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任黨組書記。今年7月,區工商聯換屆時,區委常委會多次就工商聯班子人選和執常委人選名單進行協商,并以區委、區政府的名義邀請有影響力的民營經濟人士加入工商聯,選拔了18名優秀的民營經濟代表人士擔任兼職副主席、副會長,91名企業家成為執常委。同時建立以市區執常委為主的民營經濟人士“人才庫”、青委會為主的民營經濟代表人士的“后備庫”,
(三)在推進保障上做文章,建立健全各項合作機制。將民營經濟工作納入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建立區委統戰部和工商聯12個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區委、區政府主導的工商聯“1+N”工作合作機制。完善了目標考核機制,將街道商會建設、服務民營企業發展工作納入全區績效考核指標,使各項工作在基層得到有效落實。建立人員和經費保障機制,在區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增加3名派遣人員,優先為民營經濟發展解決學習培訓、調研考察等專項經費,為工作開展提供了保障。
二、創新思想領引新高度,著力探索顯成效
(一)在思想引領上出新招。堅持用典型帶動、載體推動、機制促動等方式,激發民營經濟人士的政治熱情和愛黨愛國熱情。舉辦“民營企業家最美奮斗者風采巡禮展”,開辦《甘聯企業家講堂》選樹典型人物、講好甘井子創業、創新故事。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加強對民營經濟人士特別是新生代企業家的思想政治引領,增強他們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基本政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舉辦專題培訓班、專題報告會等20多場。開辦《甘聯大講堂》,組織300余人陸續走進清華大學、浙大等高校以及革命圣地瑞金開展高質量專題培訓。組織民營經濟界“兩代表一委員”先后赴“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考察學習,進一步增強民營經濟人士政策理論、創新發展、參政議政水平。
(二)在政治安排上細謀劃。甘井子區作為民營經濟大區,匯聚了一大批優秀民營企業家,因此在人大政協政治安排中,注重思想品質優、社會貢獻大、公眾形象好、參政議政能力強民營經濟人士,納入人大、政協隊伍。制定出臺《甘井子區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和推薦細則》,陸續安排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62名,今年市聯換屆中推薦了6名社會上有影響,熱心工商聯工作的代表人士進入市工商聯領導班子。定期選派“青年企業家”在政府部門掛職鍛已形成機制。制定《甘井子區“智慧甘來”人才集聚計劃》,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遵循民營經濟人士成長規律,在未來5年內儲存百人的領軍型人才。
(三)在作用發揮上重引導。充分發揮民營經濟代表人士視野開闊、人才薈萃的優勢。遴選20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成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組,多維度推進課題調研活動形成議案、提案。近兩年共提交調研報告5篇,形成專報3份、政協優秀提案40件。疫情爆發后圍繞“六穩”“六!惫ぷ,引導企業復工復產,舉辦銀企對接,法律援助、援企穩崗政策直通活動20多場,為85家企業解決貸款50億元。疫情期間全區民營企業累計捐款捐物520余萬元。特別是大連灣“7.22”疫情后,組織成立了“橄欖青青”志愿者服務隊,無償為隔離人員提供應急物資配送、特殊人群就診等應急服務。開展精準扶貧行動、連續三年完成貴州省六枝特區9個村扶貧工作,幫扶270名貧困人口成功脫貧。打造由40家民營企業組成“擁軍加盟店”服務聯盟,開通擁軍便民服務綠色通道。定期開展“關愛退役軍人暖心行動”,累計捐款50萬元。
三、聚焦改革發展新課題,聚力開創新成果
(一)商會改革有實舉,基礎組織全覆蓋。目前全區13個街道全部成立了商會組織,發展14家行業協會。在今年街道商會換屆之際,又提出了街道商會黨建和注冊登記兩個全覆蓋,爭取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活動場地、活動經費、人員配置等方面給予支持,明確分管領導和專職工作人員負責商會工作。選樹“四好”商會建設中涌現出的先進經驗,在全區13個街道互促互學活動中推廣大連灣街道商會以非公企黨建聯盟為抓手;辛寨子街道商會以“牽手千企”項目為抓手兩種特色發展模式。目前,大連灣街道商會、辛寨子街道商會榮獲全國“四好”商會。
(二)優化營商環境求實效,營造共建大舞臺。依托區“暖春行動營商大會”加強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深度交流,并推出服務民營企業“十件實事,打通政企直通最后一公里。搭建大舞臺,支持民營企業家干成事、干好事。積極推動清親商會示范點建設,搭載司法機關與企業的“直通車”,重點圍繞營造“親清”政商關系、落實惠企政策、執法檢查等方面,開展“點對點”服務。
(三)搭建平臺做實功,推動發展聚合力。堅持以“服務立會、團結興會”為引領,縱向加強市區聯動,橫向協調區內資源,積極打造法律咨詢、金融咨詢、校企合作、對外聯誼、社會公益及參政議政六大平臺。形成工商聯搭臺、政府部門唱戲、金融法律高校等社會領域廣泛參與的長效聯動機制。多次舉辦異地商會巡禮、銀企對接、企業沙龍活動。聘請商會會長、秘書長擔任“營商環境監督員”和“招商顧問”,積極促進民營企業與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對接,建立聯系,促進合作。通過“走出去”和 “請進來”等各種招商、展洽活動,陸續落成“華為工業互聯網中心”“柯馬研發及生產中心”等項目,逐步形成了黨委政府與商會組織、民營企業聯合聯動、協同合作的發展模式。
新時代賦予新思想,新發展融匯新內涵。甘井子區現代化新城區建設的中心任務賦予了甘井子區工商聯工作更多的責任和使命,我們將繼續發力,不斷聚力,形成合力,努力為實現“兩個健康”新跨越再作新貢獻!